嘉凯城A股谢幕:正式退市 连续3年亏逾35亿元 今年上半年预净亏4.8亿元
继蓝光发展、宋都股份从A股退市后,7月27日,嘉凯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嘉凯城”,股票简称“*ST嘉凯”)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决定终止上市,将在2023年7月28日正式摘牌。
就退市对公司造成的影响、公司运营方向是否会相应进行调整等问题,7月27日下午,《华夏时报》记者致电嘉凯城集团董事会秘书办公室,工作人员回复称:“关于公司退市及发展情况,请以我们发布的公告为准。”
(资料图片)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ST嘉凯陷入困境,一方面是企业自身运营水平低下所致,另一方面也与房地产行业面临的环境以及大股东不能给予更多支持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嘉凯城曾积极进行过业务转型,但未能扭转亏损局面。经过连续3年(2020—2022)亏损,今年1—6月,嘉凯城披露,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4.75亿元。
*ST嘉凯遭深交所摘牌
7月27日,*ST嘉凯发布公告称,于7月21日收到深交所《关于嘉凯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公司股票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根据深交所相关上市规定,公司应当在股票被终止上市后及时做好相关工作,以确保公司股份在摘牌后四十五个交易日内可以进入全国股转公司代为管理的退市板块挂牌转让。
据悉,嘉凯城公司股票在今年5月4日至5月31日期间,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了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 年修订)》规定的股票终止上市情形。
记者看到,早在今年4月19日,嘉凯城就发布了关于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4月27日,嘉凯城公告称,因公司2022年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另因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2022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深交所已对公司股票交易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及其他风险警示。
而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嘉凯城股票于4月28日全天停牌,到5月4日复牌,股票简称变更为“*ST嘉凯”;股价方面,发布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提示性公告后,嘉凯城股价连续多日跌停。4月27日,公司股价正式跌破1元/股,之后股价继续一路下行。截至6月1日停牌前,5月31日,嘉凯城股票收盘价为0.49元/股,创历史新低。
地产、影院“双主业”显颓势
公开资料显示,*ST嘉凯原是浙江省国资委旗下公司,主要从事长三角区域房地产开发业务,在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城市有住宅及商业项目。1999年6月,借壳亚华股份在A股上市,最早以乳业和种业为经营主业,2009年其主营业务变更为房地产投资及开发。
尽管规模不大,但作为中国恒大曾间接控股的房企,嘉凯城近年受到颇多关注。2016年4月24日,恒大地产斥资36.1亿元收购嘉凯城约9.52亿股股份,占总股本52.78%,成为嘉凯城控股股东。
2017年2月,为解决同业竞争问题,恒大地产将其所持嘉凯城股份转让给母公司广州凯隆置业,并承诺会在2021年7月31日前解决与嘉凯城之间的同业竞争问题。到2021年6月24日,嘉凯城披露,广州凯隆拟将29.9%股份转让给华建控股,股份转让价款27.6亿元。本次交易完成后,华建控股成为嘉凯城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王忠明,而王忠明本人在恒大地产旗下多家公司担任高管。
根据“加快资产出售及存量资产去化”的目标,恒大地产入股后,嘉凯城地产业务不断收缩:2016年11月,嘉凯城36.62亿元出售青岛嘉凯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2017年4月,嘉凯城9.2亿元收购武汉登巴城,再以56亿元转让该公司100%股权。综合公开信息,2016年至今,嘉凯城出售资产已超过百亿。
加紧“去房地产化”的同时,嘉凯城将院线业务确立为“第二主业”。2018年7月份,公司通过收购2家影院投资公司100%股权,正式涉足院线业务。截至2022年底,嘉凯城在全国116个城市拥有影城151家,银幕数量881块。
但截至目前,房地产仍为嘉凯城的主要营收来源。2019年—2022年,该公司影视放映业务收入分别为6.19亿元、2.38亿元、5.54亿元、1.9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6.82%、-45.13%、8.86%、-71.77%。以2022年为例,期内嘉凯城营业收入为14.51亿元。其中房地产销售收入11.53亿元,影视放映收入仅为1.91亿元。
不仅如此,近年嘉凯城的经营状况也不理想。年报显示,2020年—2022年,嘉凯城的净利润分别为亏损12.61亿元、12.68亿元以及11.2亿元,连续3年亏损。
“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持续筑底阶段,呈现整体偏弱态势, 公司房地产业务受到较大影响。”7月15日,嘉凯城披露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42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4.7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32亿元。今年5月16日,深交所向嘉凯城发出了年报问询,重点关注了包括流动性风险等在内的九大风险。
记者看到,面对退市危机,嘉凯城也曾进行过自救。
例如,5月11日,*ST嘉凯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华建控股关于拟履行业绩补偿承诺的告知函,承诺年内兜底业绩补偿。以2022年底数据预测,上市公司约可获得12.74亿元补偿;5月12日,“为支持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参与上市公司科学决策”,嘉凯城二股东浙江国大集团(占股6.43%)的新非独立董事丁玮加入管理层。上述2个利好消息给*ST嘉凯带来了2个交易日涨停,但未能“扭转乾坤”。
多家房企面临退市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A股市场,“强制退市”已成为悬在出险房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嘉凯城之前,今年6月16日,蓝光发展正式退市,成为2023年首家从A股退市的房企;6月28日晚间,*ST中天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已被深交所决定终止上市,将于6月30日被深交所摘牌;7月25日,宋都股份也被上交所终止上市暨摘牌。
除上述房企外,另有*ST泰禾、*ST阳光城等多家A股地产企业的股价徘徊在1元附近,面临退市风险。对此,多家房企也在努力“自救”,如在二级市场抛出高管或股东增持公司股票计划等,以拉升股价。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指出,退市是上市房企经营恶化的结果,也是房地产行业加速出清和重整的必然过程:“触发退市风险警示的房企多数是出险房企,原因包括两类:一是交易类强制退市规定,即股票收盘价低于1元;二是财务类强制退市,年末净资产为负值。”刘水分析称。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也强调,退市不代表企业没落,企业退市后包袱减轻,也可以寻找新的赛道。中银证券研报亦指出,面临退市风险的企业仍属个别现象,市值占115家房地产A股公司总市值的比重比仅2%,对板块影响相对有限,应当理性看待。
柏文喜建议,长期来看,地产企业需要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项目合作方,加快资产与债务重组以及加快销售去化,提升经营能力,进而提出可行的转型计划以改善企业基本面和提振市场信心。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