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榜挂帅 建设长三角区域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
打破产学研壁垒,建设长三角区域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
5月6日,“中国式现代化的长三角实践”网上主题采访上海站活动调研浦东新区产业化之路。
(资料图)
由科技部批复、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牵头,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长三角国创中心”)是联合江苏、浙江和安徽相关机构共建的综合类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战略科技力量。长三角国创中心于2021年6月正式揭牌成立,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
破除壁垒
长三角国创中心立足于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高质量发展,围绕创新载体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培育、财政科研资金高效使用等方面,积极实践“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建设。聚焦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积极实践多元投入、团队控股、轻资产运营的研发载体建设;聚焦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实施项目经理制完善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和评价机制;聚焦技术自主可控,实施“拨投结合”支持引领性、颠覆性技术转化和产业化;聚焦企业创新发展,以企业真实需求为牵引推动技术供需精准对接;聚焦产业基础人才培养,构建校院所企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等。
这些改革举措,目标都是努力破除制约创新要素流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壁垒障碍,构建有利于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有利于汇聚融合高水平创新资源,有利于培育和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动力的体制机制。
比如,激光产业是我国长期重点支持和发展产业,激光器产业已成为千亿级产业,但我国激光器的中高端激光材料和器件还严重依赖进口。长三角国创中心引进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董永军博士项目团队开发面向汽车级、工业级及军用等领域的中高端激光晶体材料和器件,团队成功突破了晶体材料键合核心技术,实现激光功能材料、散热材料等多种材料的无胶键合,大大简化激光器件的封装步骤,不仅能直接提升散热性能、降低封装成本,更能有效提升激光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推动激光器件封装技术的微型化发展。2023年1月,上海长三院与宝山区合作以“拨投结合、先投后股”方式,按1:1比例共出资3000万元支持项目公司——上海芯飞睿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宝山,目标产品有望在汽车雷达、测距测绘、医疗及半导体加工等细分市场塑造引领优势。
揭榜挂帅
2023年1月,由国创中心上海长三院牵头组织的浦东新区揭榜挂帅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截至4月23日,揭榜挂帅平台共发布了114个企业技术需求榜单,10个政府需求榜单,意向投入总金额超过4亿人民币。榜单涵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材料、高端装备等产业技术领域。已经有5个榜单项目成功揭榜形成了合同科研,有6个榜单项目近期将达成合作。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谭瑞琮介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上海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主力军,始终扮演着“龙头”角色,发挥着独特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长三角乃至中国,承接和集聚全球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引领,首站肯定是上海。长三角国创中心作为践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理应率先有所作为。国创中心要聚焦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以“研发作为产业,技术作为商品”的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引进、打造一批高水平、有核心竞争力的研发型企业,为行业企业提供一流技术服务和技术解决方案,以市场化的方式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企业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
对于苏浙皖地区,一是要深化创新驱动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理念,开放合作、优势互补、各扬其长,培育发展高技术含量和高经济附加值的产业。二是加强对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掌握企业技术难题和创新问题,充分利用上海优质创新资源解决难题、服务当地企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三是鼓励本地企业主动对接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科创资源,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政府加强政策机制引导,利用好“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允许财政资金为技术消费买单,谁出题、谁出钱,谁接题、谁用钱,打破科研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地域局限,不断丰富科创共同体建设,让资源在长三角区域畅通流动。(澎湃新闻高级记者邹娟)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