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新视野】数字技术驱动服务下沉 银行构建立体金融服务渠道体系
近日,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金融圆桌会上表示,农业银行致力于用数字化手段为“三农”普惠金融服务插上科技的“翅膀”,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他重点提到,农业银行以数据赋能全渠道经营,运用数字技术推动金融服务向乡村下沉,构建起立体式服务渠道体系,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于不少农村居民来说,对数字金融还较为陌生,主要原因是缺乏可以触达的渠道,导致数字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难以推广。近年来,银行业正逐步适应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快向农业农村领域渗透的发展趋势,不断尝试探索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深入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其中,搭建基础性设施网络平台,推动全渠道经营已成为国有大行的重要选择。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商业银行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利用数字技术让相关金融业务管理流程更加规范,信息更加透明,减少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提升监管效率。同时,平台积累大量数据资源,可助力商业银行项目风险管理。
搭建设施网络平台
让金融服务走进百姓家
“全渠道、全场景、全链路”的线上线下协同闭环经营生态,是农业银行近年来的一个发力点。
农业银行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将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都能整合到一起,为其资产的管理和制度改革等提供金融场景支持。
去年,农业银行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推广掌银乡村版、数字乡村云平台,除农村“三资”(资金、资源、资产)管理外,还搭建智慧畜牧、乡镇治理、智慧招投、智慧景区等覆盖县域农村生产、消费、政务的一系列场景。截至去年末,全行“三资”管理平台签约县(区)1725个,已在1488个县(区)上线。
去年,农业银行服务“三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将65%新迁建网点布局到县域、城乡接合部和乡镇,并持续开展“送金融服务下乡”活动,全年开展流动服务16.1万余次;惠农通服务点总数19.7万个,乡镇覆盖率94.1%;县域掌银注册客户突破2亿户。
建设银行的“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也随着44万个线下服务点的建设,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据悉,该平台是建行打造的以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服务品牌,包括线下普惠金融服务点和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线下,建设银行在全国设立了44万个服务点,覆盖全国大部分乡镇及行政村。线上,建行通过“裕农通”服务平台,依托手机App、智慧大屏等电子渠道,为农民提供智慧村务、电子商务、便民事务和基础金融服务。
“通过‘裕农通’App,让原来服务不到、触达不到的客群享受到了乡村振兴的服务。”建设银行副行长崔勇表示,目前,建设银行有1.4万个网点,但有些地方短时间内无法布设网点,在这一过程中,就通过“裕农通”服务点下沉重心提供金融服务。
建行日前披露的年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裕农通”服务点服务农户5200万户;“裕农通”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500万,累计为农户提供近200亿元信贷支持。
“基础性数字设施平台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个性化、全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金融服务,提高惠农类普惠金融服务的针对性、覆盖率和便利性。”Co-Found智库秘书长张新原说。
打造产业服务平台
让产业特色“百花齐放”
站在总行层面,搭建基础性的设施网络平台相当于打好“地基”,若想继续推动全渠道经营、盘活全链条资产,亦需要依据地方特色,打造出一系列特色产业服务平台。
“通过推动金融、数字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周茂华表示,通过产业平台和产业链,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支持特色产业精准性和专业性,缓解地方特色产业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数字化产业平台也有助于提升银行风险管理能力。
甘肃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但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始终面临农户点多面广、企业数字化水平不高等痛点。
为此,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创新搭建了蓝天马铃薯农业产业链平台,以“产供储加销”关键环节为切入点,利用电脑、微信小程序、智能POS、“裕农通”App终端和数据驾驶舱智能数据展示端,促使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银行四方共融共赢。
对此,建设银行方面给出了详细的解释,政府端,通过平台可实现产业规划、市场监管、政策传导、技能培训、土地流转等监管管理;企业端,可实现“进销存”一体化、链条式管理;合作社端,可实现线上收购、记账、结算和统计等功能;银行端,依托平台构建了“1+N”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新模式,以核心企业为基点,以众多合作社为跳板,通过数据分析和产品创新,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广大农民,赋能农业产业。
黑龙江省是畜牧大省,建设银行黑龙江分行通过打造覆盖全省的产业服务平台“数字畜牧”,构建出畜牧业养殖端、流通端、销售端产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在此基础上,建设银行分行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合作,在畜牧养殖端生猪养殖场景下创新推出“龙牧贷”产品。该产品兼具大数据增信、物联网风控、人工智能识别的先进性、实用性、便捷性,破解了养殖业授信、抵押等难题,实现了多项创新突破。截至去年末,“龙牧贷”在黑龙江省内90余个县(市、区)累计授信400余户,授信金额1.86亿元。
“这些平台能够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类企业提供高效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助力当地特色产业因地制宜的发展,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张新原说。
对于未来,该如何通过数字化赋能,持续优化普惠金融发展?周茂华表示,数字赋能普惠金融发展离不开银行机构金融能力提升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银行在完善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同时,应加强与产业部门、地方政府等沟通配合,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以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同时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让金融与实体良性互动。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