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消息!中电联: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 2023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去年增加近1亿千瓦

3月24日,中电联在北京召开以“推动能源转型服务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23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


(资料图片)

中电联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杨昆在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成“统一市场、两级运作”的电力市场架构,形成了衔接省间、省内,覆盖全范围、全品种的市场体系。

预计202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部分区域用电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据中电联预测,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约9.15万亿千瓦时,一季度增速将超过3%,全年增速在6%左右。

水电装机容量连续17年稳居世界首位

杨昆指出,电力行业延续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截至2022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5.6亿千瓦,同比增长7.8%。其中,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12.1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7.3%,历史上首次超过煤电装机比重。

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成为新增装机的绝对主体。截至2022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4.1亿千瓦,连续17年稳居世界首位。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9亿千瓦,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风电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65亿千瓦,连续13年稳居世界首位。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总经理史连军认为,2022年是我国电力市场全形态运营的第一年,在我国电力市场建设历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全品种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海量主体积极入市、市场主体数量取得指数级增长,近期中长期交易基本按最高限价成交,现货市场价格呈现上涨趋势,省间中长期、现货价格衔接需要加强。

据中电联预测,2023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2.5亿千瓦,总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8.1亿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将达到约14.8亿千瓦,占总装机比重上升至52.5%左右。

新型电力系统有新问题待解,新型能源体系也提出了新要求。

杨昆认为,与传统电力系统相比,新型电力系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电源结构由可控连续出力的煤电装机主导向强不确定性、弱可控出力的新能源发电装机占主导转变,电网形态由单向逐级输电向双向供电转换,控制系统由一体化控制向主配网协同、微电网自治等控制模式转变。

相对于传统电力系统发用电实时平衡的特征,新型电力系统的以上变化使得电力平衡保障难度、电网安全运行风险同步加大,不少重大基础理论和关键前沿技术亟待突破。

电力系统深层次问题有待解决

杨昆认为,从系统外部看,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原因更加多维。极端天气的突发性干扰日益增加。

在他看来,2023年正常气候情况下,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为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近1亿千瓦。

除了极端天气等外部因素,电力系统的深层次问题也有待解决。

比如我国各省级电力市场建设进度不一,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市场的功能还不能满足各类市场主体需求;现行电力市场对新能源的适应性不足,新能源参与市场比例不高,且以省间交易为主。

杨昆认为,要加快推进适应能源结构转型的电力市场建设,建立适应新能源特性的市场交易机制和合约调整机制。

疏导燃煤发电成本,发挥煤电兜底保供作用,协调好新能源和常规电源发展,保障电力电量供需平衡。

在史连军看来,新型电力市场将呈现五大特征:即市场建设目标多元化、电力商品价值多维化、电力市场空间分层化、需求侧资源聚合化、市场组织方式精细化。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