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重回“1区间”!肉菜“双降”是主因 PPI或已见底 影响多大?

CPI重回“1区间”。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1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环比由涨转降,同比涨幅回落至“1区间”。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涨幅连续两月正增长,同比继续下降,但降幅与上月持平。

分析认为,当前居民消费端需求仍较弱,不过从工业生产方面来看,前期上游成本已充分向下传导,刚性需求为主的衣、食、用等工业品需求已逐步回升。


(相关资料图)

肉菜“双降”是CPI增幅下降主因

11月份,受国内疫情、季节性因素及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等共同影响,CPI环比由涨转降,同比涨幅回落。

食品项是CPI增幅下降的主因。从环比看,鲜菜价格下降8.3%,降幅比上月扩大3.8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由涨转降,下降0.7%。农业农村部数据也显示,11月份,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价格走弱,同比涨幅明显回落,重点监测的28种蔬菜平均价格也有所下降。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这主要是天气条件较好,鲜菜供应充足,以及生猪供给持续增加的原因。

董莉娟认为,CPI同比涨幅回落较多,主要是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影响。数据显示,在11月份1.6%的C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负的0.3个百分点。

分项看,11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4.4%,涨幅比上月回落17.4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下降21.2%,降幅比上月扩大13.1个百分点。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对记者表示,CPI继续回落,已经在7个月内首次回到“1区间”,主要原因是高基数效应、翘尾因素回落、食品价格下行拖低、疫情反复和居民消费疲弱带来的需求疲弱。

核心CPI连续三月不变,需求仍较弱

1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连续三个月不变,保持在历史相对低位。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从核心CPI组成看,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均保持一定弱势。消费品中,衣着价格环比上涨0.3%,主因换季冬装上市的季节效应支撑;中药价格环比上涨0.2%,主要是疫情放开导致需求临时增加。除此之外,大部分消费品价格走低,特别是家用器具、交通工具、通信工具三大耐消类价格分别环比下跌1.3%、0.2%和1.9%,反映出居民长期消费信心不足。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11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更能反映整体物价水平的核心CPI同比连续3个月处于0.6%的低位,显示当前整体物价形势稳定,促消费政策空间较大。

PPI走势好于预期,或已见底

据Wind统计,市场平均预期,11月份PPI同比下降1.5%。数据显示,PPI同比下降1.3%,降幅与上月相同,止住了跌势,好于预期。同时,PPI环比涨幅连续两月正增长。

董莉娟分析,PPI同比继续下降是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而受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上涨影响, PPI环比微涨。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认为,下游生活资料价格也对PPI环比上涨构成支撑。生活资料中,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均环比上涨0.2%,仅耐用消费品环比持平。

该机构预计,未来下游需求回暖或继续支撑PPI水平,叠加去年基数影响,PPI同比增速大概率已见底。

机构:宏观经济政策具备适度发力空间

王青表示,在猪肉价格见顶回落,以及短期内消费偏弱会继续抑制核心CPI涨幅的前景下,12月 CPI同比或将继续保持在2.0%以内的温和水平,四季度物价回稳已没有悬念。

从累计看,前11个月,CPI累计同比涨幅为2.0%,PPI为4.6%。王青预计,2022年全年CPI同比将在2.0%左右,明显低于3.0%的控制目标。展望2023年,在全球通胀降温趋势下,国内消费反弹带来的潜在通胀风险也不大。这意味着年底前后货币、财政政策都具备在稳增长方向适度发力的空间。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表示,2022年,面对40年以来全球出现的最大通胀压力,我国通过保持定力的财政货币政策、及时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完善的工业生产体系以及相对安全的能源粮食保障,始终保持着相对温和的通胀水平。但也需要看到,下半年以来,通胀整体呈现“两高两低”特征,经济与通胀面临一定的结构性矛盾。“两高”是指外部输入通胀高,食品能源通胀高,“两低”是指核心通胀低,工业品通胀持续走低。展望2023年,该机构认为,我国通胀仍将保持温和水平,随着疫情防控放松促进需求回升,通胀中枢大概率小幅升高。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