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速讯:张强:坚持“三个必须” 熬出中国人自己的高端医疗设备

金秋十月,本报总编辑徐冲带领专题报道组走进位于上海市嘉定区的联影医疗全球总部,参观了联影的系列高端医疗设备,并与联影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强进行了深度访谈。

世界首台超大孔径3.0T磁共振、世界首台全身5.0T磁共振,以及可用于治疗的一体化CT直线加速器……一进入设备展厅,联影医疗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强就迫不及待地将采访团队引至这些“世界首创”设备前。在展厅整体的银白配色空间里,一台台重型设备在极简主义几何线条下,再配上淡淡的灯光,仿佛一切“杂音”都静止了。穿梭在只有医院里才能见到的CT等设备前,直观感受就是“高端”。站在总部五楼向外眺望,湖面园桥的设计酷似一台影像设备的孔径,联影医疗称之为“联影环”。张强介绍说,不管是正在开建的二期产业基地,还是联影医疗全线产品,公司的设计理念贯穿于公司建筑、空间、平面等每一个细节。做高端设备,联影医疗是认真的。

制定“高标准” 坚持“三个必须”


(资料图)

《国际金融报》:从2011年最初创业,到2015年联影医疗第一款产品正式进入医疗市场,2022年又走进资本市场上市,十年完成“三大步”。您如何评价联影医疗的十年创业历程?

张强: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3月在上海成立,当时行业发展现状是,我国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基本上纯靠进口,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里,几乎看不到国产影像设备。即便有一些企业可以组装生产,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均由跨国企业掌握,就算买到最先进的零部件进行组装,成品出来后也远远落后于市场主流产品。

在这种高端医疗装备可及性较低的情况下,联合一批海内外专家,联影医疗正式筹建。在创办之初,联影医疗就制定了自己的“高标准”,即“三个必须”:必须全线覆盖自主研发;必须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水准。

创业不易,“熬了好几年”,联影医疗才有了第一款产品。从2012年第一款样机研发,2013年进入临床阶段,拿到注册证,到2014年-2015年开始进入销售阶段,运营了六七年之后,目前设备性能稳定,在全球已经安装了两万台左右,在中国排名前十的医院里,目前都有联影医疗的产品入驻。

虽然成绩斐然,但联影医疗依然不敢放松自我。为了接受市场检验,我们将研发产品送进了中国最好的医院里,这里有最好的医生,他们的认可很重要。此外,我们重视与跨国公司产品对标,他们会像镜子一样照出联影的优缺点。

十年发展历程中,联影医疗产品之所以有特色亮点,市场竞争力提升,有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联影医疗非常重视临床医生的意见。认真听取一线人员的具体诉求,对整个公司产品特色、产品质量、研发流程、生产流程都很重要,也为联影医疗在第一代产品出来后,迅速研发生产出一批世界上唯一的产品奠定了基础。

《国际金融报》: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这些年联影医疗是如何凝聚科研力量保持核心竞争力的?

张强:联影医疗成功的背后离不开各类人才的聚集。公司有5400多名员工,研发人员占比达到39%,这与联影医疗一开始就打造人才聚集阵地有直接关系。创业团队中不仅有一批有经验的科学家,还有一批年轻的应届毕业生,对于刚加入公司的毕业生,联影医疗会提供食宿等众多生活保障,减轻年轻员工的生活压力。

在高端人才方面,联影医疗从一开始就打造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对技术秘密、软件著作权、商标等都作了安排,十年来共取得了6600多个知识产权专利,其中,海外专利超过1500项。

搭建分级诊疗项目控费降费

《国际金融报》:这十年让您觉得印象特别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张强:从2012年研发第一台CT样机开始,每一个产品的第一负责人都抢着做首个志愿者,亲自爬进自己研发的设备内,毫不犹豫地体验产品检测效果,我也是其中一员,很多研发成功的瞬间我都依然记得。我自己是研发磁共振的,我们研发CT的同事,都想把核心零部件做到最好。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年会,有一台我们自己研发的机器就摆在现场,很多员工们都去拍照留念,当时大家就无比自豪,觉得我们中国人居然自己造出高端医疗设备,这是一件和父母兄弟说起来都很骄傲的事情。而放在十年前,中国人自己造CT机,自己造出PET-CT,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年轻员工们,他们脸上洋溢的那种自豪,给我印象最深刻。

《国际金融报》:分级诊疗将成为医疗设备市场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但是实施起来有难度,联影医疗打算如何介入分级诊疗?

张强: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我国要想改进县级的医疗水平,就必须有本国的原创高端医疗设备。

从县级就医需求看,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地级市医疗系统已经配备了高端设备。在疫情后,国家又推出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任务,尤其是千县计划,要求县级主要医院要从现在的二级医院升级达到三级医院水平,这意味着高端影像设备必须下沉到县级医院,否则,县级患者只能前往地级市、省城甚至北上广一线城市,这样会导致费用更高,整个社会的负担也加重。

从设备企业的角度看,高端医疗设备因其技术先进性,研发成本高,上市后短时间内缺乏市场竞争,费用较贵。此外,因为缺乏专业影像技术人才,产品推广也会遇到阻碍。

在这种综合矛盾之下,分级诊疗为需求方和供给方都提供了一次机遇。第一,县级医院如果大量采用高端设备,因为量大,设备成本存在下降的可能;第二,宏观层面也会降低成本,有了设备,患者不必东奔西跑,大医院不再人满为患,医疗资源也会逐渐均衡化。

针对基层诊疗能力不足、医疗资源匮乏的难题,联影医疗不仅要做高端设备生产商,现在还要着力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将5G和AI技术结合起来,最好能在做诊断的同时就实施疾病治疗,加速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其实,联影医疗已经为分级诊疗的实施做了准备工作。比如,联影医疗助力各级政府和医院搭建的分级诊疗项目已经遍及上海、福建、湖北、陕西、辽宁、四川、西藏等31个省份,覆盖3000多家医院,近2亿人群。这有效缓解了当地偏远地区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当地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级医院的服务,基层医院也显得更有活力。

在分级诊疗控费降费方面,联影医疗也在不断努力。比如,联影医疗研发出的直线加速一体化放疗设备,其治疗不再依赖人做手术,设备可以自动构造出肿瘤的大小和形状,计算出精确的位置,在医生缺乏的情况下,远程设备也可以完成治疗,不像传统的放疗设备,从诊断到手术需要23天的周期,一体化放疗机可以23分钟就完成治疗。

此外,高端医疗设备的推广还会从整体上改变传统医疗治疗手段,且更有利于医疗科研。在高端设备的辅助下,无论是中国新药研发,还是临床创新,很多做法都变了。比如,此前难治的胰腺疾病在手术机器人影像设备创新后变得清晰“可治”,这就体现了产学研融合创新生态的结果。

“高举高打”健全全球营销体系

《国际金融报》:未来十年联影医疗有何新打算?

张强:下一个十年对联影医疗来说非常关键。大家都说联影医疗是龙头企业,实际上我们才刚刚起步,刚站住脚跟,依然面临市场竞争的风险。

公司将不断推动MR、CT、XR、MI、RT等事业部的技术升级及下一代产品研发,推动超声设备领域的市场进入与产品推出,并在医疗功率部件事业部、公共部件事业部、医疗软件事业部等平台化研发部门和产品线事业部的合作下,系统化推进核心部件研发,推动公司先进产品与国外厂家在全球市场进行同台竞技,抢占全球市场份额。为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将结合本次发行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在产能、技术、营销网络和信息化等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在做到长期研发技术及产品深度积累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和健全全球营销体系的构建。

公司在未来数年内,将进一步发挥在生产、研发、销售、质量管理、服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扩大生产规模,加快高端新产品推出速度,形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成梯次和成系列的产品组合,为全球医疗机构及终端患者提供医学影像诊断与放射治疗的多样化解决方案。公司将在数字化医学诊疗设备主营业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发平台化、设备联通化、产品多元化等多维度发展方向,为公司未来业务提供更多可持续的增长点。

《国际金融报》:开拓海外市场,联影医疗做了哪些准备?未来“走出去”方面有着怎样的目标?

张强:目前联影医疗的产品已经出口美国、日本、印度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因为高端设备必须要去医疗水平较高的地方去竞争,才能更有竞争力。未来我们将继续在海外市场采取“高举高打”策略,提供最优质的产品、技术和服务,通过日本、美国等高端市场辐射其他海外地区。具体而言,北美地区市场相对成熟,对高端产品需求较多。公司将按照高端先行的市场策略,进一步加强与高校合作研发推出尖端产品,并借助RSNA(北美放射学会)年会等业内大型展会的机会推广,树立企业技术领先、产品专业的品牌形象,增强影响力。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关键词: 医疗设备 三个必须 联影医疗